与过去数年达沃斯论坛相比,2016年的主题第四次工业革命明显更具科技味。但相比今年初在瑞士举办的冬季达沃斯,6月28日落下帷幕的这一场由于主办地中国天津的特殊性,与会专家及学者更多关注的是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过去200多年世界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上,中国曾多次错失工业革命的契机,深刻体会到技术落后、创新不足之痛。正在经历转型升级的中国制造能否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中国的科技创新还需做出哪些努力?
弯道超车的机遇
本届论坛上,工业4.0、创新、中国制造屡次成为参会者发言的关键词。不少嘉宾认为,所谓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技术将给中国制造的弯道超车创造重要机遇。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在论坛召开前夕就对媒体表示中国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军者。他说,中国已在无人机、太阳能、超级计算机等新兴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民良。周民良认为,尽管世界经济论坛提出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还是一个有待讨论的概念,标志性技术能否大规模出现和广泛应用还有待观察,但是各国对于新工业革命的竞争已经展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8日在会见出席达沃斯论坛的企业家代表时曾表示,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中国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和施瓦布先生倡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有契合之处。
中国靠什么参与新一轮工业革命?不少参会者及学者都提出了相同的观点:加快科技创新。
中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目前的问题一是有效需求不足,表现在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二是有效供给不足,供给对消费的适应性还不强,比如中国老百姓海外扫货,而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即是创新驱动。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冯飞在论坛上表示。
前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则提及GDp的科技含量。可能过去我们靠传统,靠人口红利,靠规模速度发展现在可能越来越不适应今天了。他说,GDp有技术含量,才有竞争力,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提高GDp的质量,尤其是制造业。
周民良对记者表示,通过强调第四次工业革命,强调转型升级,我们有望在多个领域缩小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
体制改革的考验
尽管第四次工业革命看似更多地强调科技变革,但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却远不只是技术层面的命题。专家指出,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弯道超车离不开制度环境的改善。
建立创新产业生态说起来容易,如何做却需要有非常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精准的政策扶持。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冯飞在论坛上表示,既要使生产者有足够的创新能力,还要让消费者充分享受到创新的成果。这就需要不断的制度创新,把市场力量和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增长动能充分发挥出来。
周民良在接受采访时着重了强调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技术创新需要建立横向联系,技术开发可能是在高校等科研机构,但是技术应用是需要企业来做的。如果技术得不到应用,仅停留在样品,没有进入商业领域,就无法获得源源不断的投入,缺乏研发动力。
他同时坦言,技术研发和应用的良好结合是一个国际性难题,但是这个方向需要始终坚持。
人才也是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有与会专家指出,国家对人才既要重视又要重用,要给他们创造从事科技创新以及取得事业成功的机会。还有与会专家提醒,科技创新不能以成败论英雄,须去除功利心,静心做事。也有参会企业表示,吸引科技人才的不仅仅是薪水,更根本的是改变人类未来的愿景。
我们的制造业拥有全球第一的规模、最为齐全的门类,200多种产量居于首位的产品,如果创新步伐加快并和产业紧密结合,将具备显著的国际竞争优势。周民良对中国制造的未来充满信心。
关注订阅号,每日五金内幕爆不停!
五金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