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能迎宾,武能搬运,还要做得了高端精密仪器,这样的人才企业是可遇不可求,但未来,也许你能用机器人代替。在近日召开的2016中国(长沙)智能制造峰会上,不少智能制造领域的企业展示了工业制造与智能结合后的化学反应:简单、便捷、智慧,如同网上购物一般,只要发出一个指令,就能等着机器人完成所有过程。而在未来,制造业将实现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是与会众多企业的共识。
人机协作,制造更安全
造型呆萌,却能和人顺畅沟通,你要是不知道某个分论坛会场在哪,它还能给你指路。在昨日峰会上,来自瑞森可的两款智能协作机器人逗得众人乐开了花,它们在现场展示了迎宾、倒水、戴帽子、智能识别和批量搬运等场景应用,并与现场嘉宾频频互动,实现了人与机器人并肩工作的优越性。
湖南瑞森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维表示,机器人进入工业领域40多年,但机器人与工人并肩工作依然阻碍重重。因此,一种由人类负责对柔性、触觉、灵活性要求较高的工序,机器人则利用其快速、准确特点来负责重复性工作的工业生产新模式成为企业竞相追逐的对象。
今年,威胜集团引入瑞森可智能协作机器人Sawyer,在总装车间的一条生产线中拥有五个工位。生产线一边是20名工人娴熟地分拣、组装、检测、配送;一边是5台智能协作机器人做着同样的工作,两者工作效率难分伯仲。
目前,工业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气、金属和机械等领域,机器人代替人工生产是未来制造业重要的发展趋势。
从产品到服务,挖掘后市场
在面临供给侧改革压力的当下,长沙工程机械企业如何釜底抽薪,逆势而上?从长沙工程机械行业领军企业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的转型之路可见端倪。
三一重工高级副总裁贺东东认为,未来的制造业就是服务业。早在2008年,三一重工在没有工业互联网和工业大数据概念的前提下,打造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只是想把服务做得更好,想把客户的信用管得更好。贺东东说。
如今,基于工业大数据平台,三一重工不仅可以在宏观经济的预测、配建需求、服务模式创新及产品研发指导等方面进行研究,也可以为客户提供智能产品、智能研发、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
中联重科新商业模式公司大数据及平台开发部部长周志忠介绍,在工程机械陷入低迷时,后市场才是企业角力的阵地。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估算,2014年全国工程机械设备保有量达到650万台~704万台,按每台设备年维修费4万元计算,工程机械服务市场规模约为2600亿元~2816亿元。
为此,中联重科在转型升级战略中也提出了由销售产品向销售服务和内容、由产品驱动向数据驱动、由简单的服务向多维大服务的新型经营模式转变的目标。
借助物联网,建智慧工厂
当下,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从2003年第一部移动手机的出现,到如今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环走入寻常百姓家,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用了短短不到13年时间。
伟创力珠海工业园总裁吴劲松表示,互联网的发展,终端客户对个性化产品的张扬,让品牌企业不断提升产品技术,更加注重产品智能化和用户体验。在他看来,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工业将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全新定义,人、应用系统、智能机器设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连接,并构成一个新的网络化制造时代,这也是工业4.0所涵盖的智慧工厂的一个方面。
这种全新的理念与物联网殊途同归,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对大多数人来讲,可能还是一个新兴的名词,但其实早已进入我们的生活,如当人们离开家的时候,家居设备会自动调控成关闭模式。
如果把这个概念植入制造业,便是工业物联网。吴劲松说,伟创力通过智能制造流程将每一个环节的数据上传到数据中心,实现生产过程全方位可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届时企业能够实现整个生产过程最少人投入,甚至是无人化生产。
相关:机器人会造成大规模失业吗?
人工智能从诞生发展到现在已经过去六十多个年头,期间缓慢发展着,虽然发展迟缓,但总体上是前进的。以德国工业4.0的智能制造时代,把全球智能应用带入一个新的话题当中。围绕着人工智能,机器人被广泛提及研究,在工厂车间、电力勘察、餐厅、军事上都能够见到机器人的影子。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工业4.0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第四次革命,以智能制造为基础的符号被确定下来。我们知道,德国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拥有的智能制造技术占据世界首位。德国的砌墙机器人、德国的杀猪流水线工序等都是非常先进的。
在传统工业时代,机器只是起了动力的作用,需要工人去车间操作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而如今,智能化应用在工业社会各个方面,已大大减少了人力劳动。有不少人认为,机器人上岗则会造成大量的工人失业,机器人直接夺走了工人的饭碗。
人工智能的应用,使机器人代替工人上岗成为一种可能性,而且这种趋势逐步扩大化。根据昆山地区工厂的机器人数量可以看到,很多岗位已经被机器人取代,成为不可争论的事实。前段时间本文作者辛东方去北京天津讲课,遇到一些人工智能专家朋友。他们明确表示,机器人发展很快,而且技术日趋成熟,代替工作岗位成为一种可能性。并且这种趋势在加强,很多工人担心机器人代替工人上岗已经成为一种现实。
虽然从短期来看,机器人并不能完全代替工人,但长时间的技术进步,而且机器人的普及速速之广阔普及速度之快,往往是令人无法想想的。就比如谁能想想和相信六十年后的机器人会如此大的规模走进社会生活各个角落。
东北是重工业基地,很多重型机械都产自东北。可以说工业基础的雄厚直接制约和决定了高新技术、智能技术的发展。东北的机器人产业正在大力复苏,而且所产出的机器人市场投放量逐年在递增。
2016年是人工智能第一阶段爆发的一年,这一年世界各地有很多机器人展览。机器人大赛等。人工智能应用到社会各方面已达成共识,这种工业机器人被广泛接受是社会工业文明的进步,是人类劳动力提升,效率提高的一个变革性进步。
智能感应代替了过去人力反应迟钝的尬尴局面,人类生活充满了智能化。出门坐车锁门全部遥感,就连步行也有了遥感步行机,真是方便。
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人类过度使用智能设备,有可能造成人类丧失劳动力,过度依赖科技产品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会随之而出。高科技所带来的巨大贡献不可否认,但是过度依赖科技产品,则可能造成人类丧失某些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机器人的出现,虽然从工业社会方面说是进步,代替了部分工人上岗,代替了某些危险的工作岗位。但是一些列的问题却存在,需要认真斟酌处理。
机器人代替工人上岗,工人失业的日子还会远吗?这确实不能不让人担忧,但科技永远都是向前发展的,并不会考虑工人的感受。
五金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