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田第一次呼吁要把中国半导体产业这个花大钱的产业变成赚钱的事。
业界共识是产业一定要赚钱,否则无法持续。中国半导体业发展在现阶段采用大基金为主导,成绩卓然。然而此等输血式的支持方式不能太久,它迟早要回归到市场经济规则上来,因为中国企业的成长不可缺失在全球化竞争中的一课。
全球半导体业发展跌宕起伏,并不是一帆风顺,如之前曾风光的日本半导体业己可能不复存在,但是它的研发,材料,包括人材基础强,仍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强国。
中国半导体业不可能与它们相比,产业发展的阶段也不同步,现阶段仍处在需要依赖政府资金来推动产业的发展。
仔细分析中国半导体芯片制造业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走成熟制程的8英寸及以下生产线。它们是产业的基础,数量众多,能实现自负盈亏。虽然在全球化竞争中尚不够非常突出,但是基本上能自我完善与发展。由于中国半导体业独特的发展环境,对于它们在政策方面尚需进一步激励与提高,让它们在特色中成长。
另一类是投资巨大,先进制程的12英寸生产线。它们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标杆,但是由于工业基础薄弱,西方的控制等因素,现阶段仅在低折旧的条件下尚能生存。因此经常是产业寄予厚望,而企业在生存压力下显得两难。总体上这一类企业是支持的重点,它们的上升周期相对会稍长些。
如何把中国半导体产业变成赚钱的事?
现阶段对于中国半导体业要实现盈利困难的是那些先进制程的12英寸生产线,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个是投资巨大,年折旧费用大;从芯片成本的组成,10%-12%的运行成本,包括人员工资,硅片材料等,7%左右的研发费用(代工),另一大项是折旧,如依20%-25%计,显然企业的毛利率在30%左右就可能收不抵支而亏损,方法是降低折旧,或者等低折旧时代来临,以及减少研发费用。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8英寸生产线容易迅速实现盈利,因为它购买二手设备,总投资规模小,以及很快就折旧占比低于5%:
另一个在先进工艺制程方面是个跟随者,总比对手慢一步,如3D NAND,三星在2013年己经量产,而当武汉新芯计划2018年实现32层3D NAND量产时,三星西安厂的折旧,费用己经完成大部分,再加上它们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因此三星产品的成本肯定相比新芯会低许多,未来打价格战时处于劣势地位,所以未来能够承受持续多年的亏损局面是个大问题;
最后一个是西方的控制与阻碍,任何时候不要抱侥幸心理,西方早晚一定会出手,关键在中国要加强研发,迅速的自强。
中国半导体业发展有其独特的环境,它有一个囯家安全及IC国产化必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对待某些新建的12英寸生产线,在囯家安全与亏损的天平中,暂时有条件的选择亏损也并无不当,但也不能太多及时间太久。然而业界担心的是一放就乱。尽管12英寸生产线发展是产业的需要,但也必须与囯力及基础相适应,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能受到欢迎,反之成为大的负担。显然我们要庆幸签约开工了多少个项目,但是更为关注未来五年之后还有多少家仍具生命活力。
客观上实现盈利仅是企业的初级阶段,生存能力要考核它的现金流能否满足自身升级改造的需要,这才是企业能生存下来的基础。
因此要把中国半导体业变成赚钱的事,总的目标一定要坚持,但是要分开类别。现阶段对于投资巨大的先进制程12英寸生产线,尚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可能为了产业利益,仍要持续的支持它们,加速缩短过渡时期,而最终实现生产线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五金网资讯